805.喜剧天然的具有商业属性(第2/3页)
作品:《音乐系导演电子书》别的一个。
他的电影,虽然也越来越偏向商业化,但是却并没有一味地爆米花,他的电影,往往都是那种能让人看的觉得挺爽的,但是却又会让人产生一些思考的电影。
按照影评人的话说,周战的电影,才是真正的商业和艺术平衡的电影。
但是同样的这种电影,真的太难了。
要兼顾商业的文艺片,或者要兼顾艺术性的商业电影,两者之间本身就是有着很大的冲突的。
这样的电影,又哪里是那么容易出现的?
“大家好,我是周战,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这个人不太喜欢那种单纯的爆米花电影,我纯粹的就是觉得,电影应该表达出一些东西来,至少让人看完之后,能够回味一下,反思一下,哪怕只是想那么一下。
我做了很多尝试,我拍过大亏的《五重境》,那部电影我首次尝试商业和艺术结合,但是可惜的是我失败了。
不过,我依然还是认为,电影不应该只有票房,当然,电影也不应该忽略票房,我最早是拍文艺电影的,但是我却发现,你拍文艺电影,注入再多的思想,但是如果看的人太少了,或者看不懂,那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天真地希望,能够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
我也一直在为之做着各种不同的尝试。
感谢王逸凡导演,他了我一个故事,让我陡然发现,原来,我一直以来的追求,走的路子是错的。
想要兼顾商业和艺术,不止是要靠导演,还要看故事本身。
一个好的故事,拍出来,观众喜闻乐见,但是却又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反思,一些思考。”
“喜剧电影,我一直都很少尝试,因为很多时候,我都认为喜剧和文艺两者之间是有冲突的,喜剧电影似乎天然的就带有商业属性,但是现在我才发现,原来,正是因为喜剧天然带有商业属性,天然的会让观众喜闻乐见,所以,以喜剧电影为载体,反而能拍出一部兼顾商业的文艺电影。
如今很多电影人拍喜剧的惯例都以不断制造一个又一个笑料试图打动观众,但要将笑料处理的绝不肤浅,又可以绝不触及任何让人不适的现实痛点是很难做到的。电影的名字叫做《驴得水》,这是一个发生在民国时期的故事,很荒诞,但是却又真实存在的故事。
1942年,一个偏远的乡村,虽然片名就叫驴得水,但实际上这里饮水困难到了要骑着驴走20公里去取水。但如此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怀揣拯救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