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第1/2页)

作品:《火热的年代百度百科

当宾步程和吴川走下马车时,他已经对于面前的年青人心悦诚服了。曾经他以为在国内没什么人比他更懂什么叫工业了,但是今日同吴川的这一场谈话他才发觉,他对于工业技术上的认识也许比对方深,但是对于工业发展的理论方面,确实是远不及对方了。

一个工业统筹办公室和一个标准化办公室,其重要性就已经超出了他曾经设想的办一所工业技术学校和建立几个工厂来促进中国工业发展的想法。他和吴川发展工业的思想相比较,就好像一个还在试图如何增加大车数量来提高运输量,而另一个已经在考虑建设铁路来改变运输方式了。

宾步程自回国之后对于中国的落后现状一直是焦虑不安的,任谁从一个已经几乎电力化的柏林返回到依然靠着煤油照明的祖国,都会为其中的差距而坐卧难安的。

有的人也许会因为这样巨大的差距而干脆的向西方文明投降,认为这种文明上的差距实际上就是人种优劣的差距,中国人确实是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到现代文明世界的,只有靠着西方文明的殖民才能改变中国的愚昧落后。

也有的人虽然努力着把自己从西方学习到的一切传播开去,试图唤醒民众对于科学和民主的兴趣,然后改变中国的守旧思想和风俗,照着西方工业化的道路一步步的走下去,去追赶西方文明现在所能达到的高度。但他们心中未必如表面看起来这么有信心,也许是抱着绝望的心态在追赶,否则就不会有人提出要全面消灭中国文字,采用拉丁字母来学习使中国全盘西化的方式来完成本国的工业化了。

宾步程虽然还没有绝望到后一种人的程度,但是能否通过学习西方工业化的道路完成中国的工业化,他心中其实也是没有任何底气的。否则他好好的铁路工程师不做,被一封电报就招来了东北参加革命,这实质上也是对于在满清政府治下是否能够完成中国的工业化,看不到任何希望而已。

但是当他从马车上下来之时,突然就觉得心里踏实了,在吴川的描述中他已经看到了中国完成工业化的希望。他现在算是理解了,为什么留欧学生们愿意围绕在吴川身边,甚至不惜抛弃了孙先生,因为这位年青人确实给中国的未来指明了一条无比光明的大道。

和孙先生鼓动起来的革命理想相比,大家更难以拒绝吴川给众人描绘的那个中国。相比起孙先生自己也无法描绘的革命之后的中国未来,吴川所给与众人的希望,显然更有可能成为现实,自然也就让众人无法再坚持对于孙先生的效忠了。

吴川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