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不小了,不小了(第1/3页)
作品:《大明合伙人蚂蚁文学》对于崇祯新政的推行,朝廷也并非一味的强硬,也进行了一些妥协。
比如军事改革中的征兵制,不再以长子优先,可以在五年内安排家族中其他子嗣代替。
若五年内族中未有其他适龄的男子入军,长子仍需入军,并需要交纳罚银。
当然,若实在是不想入军,可以通过交纳兵银的方式,免除服兵役。
不过,这条政令无疑是给富户制定的,因为免一年兵役就需要交纳两千银元,三年一共需交纳六千银元。
普通家庭一辈子不吃不喝都攒不到六千银元,怎么可能为了免除三年的兵役而去交这个钱。
另外,废八股的政令也没有强行推进,只是通过教育改革慢慢的消除八股文在科举考试中的比重。
以前科举只考八股文,现在会慢慢的增加数学、物理、化学、科学等学科内容,广大读书人的反对之声便一下子消弥了不少。
很多人还觉得是自己抗争胜利的结果,其实他们不知,朝廷一开始就没有打算直接粗暴的废除八股。
现代社会进行教育改革都不可能一刀切,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何况是在大明。
朝廷一开始之所以将调子定得那么高,要直接废除八股,就是为了现在能够更好的融入其他学科。
朝廷的目的达到了,读书人也觉得自己的权益得到了保障,自然也就不那么反对了。
毕竟现在这种方式并没有剥夺他们的前程,依然可以很好的体现出科举制度的公平性。
只不过,朝廷会慢慢的侧重对数学、物理、科学等学科的评分,这些学科掌握得越多,被录取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慢慢的,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读书人自然而然的就会更多的往那几门学科钻研,直到八股文的地位越来越低,然后废除也不会有多少人反对。
所以,一种改革的推行,既要有足够的强硬手段,也需要有温和的策略。
崇祯新政推行到这一步,已经啃掉了最难施行的政令了,剩下的不太可能产生多大的动荡,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投入。
比如教育改革,需要创办大量学校,教学制慢慢的分为小学、中学、大学,推行汉话拼音。
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还有司法改革和交通改革,同样如此。
时间不知不觉进入到了崇祯十八年,春暖花开之际,沈浪觉得自己在南方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