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第1/2页)
作品:《火热的年代 1200》9月28日的哈尔滨、齐齐哈尔起义不仅持续时间短,就是敌我双方死伤的人数也没有破百。齐齐哈尔城内巡防营内的缺额本就较大,加上一开始就被革命军用机枪封锁住了营门,在一开始向外冲锋时损失了十余人之后,剩下的三百多人就基本龟缩在营中不再动弹,直到许兰州这位老上司来说降,才干脆的放下了武器。
而齐齐哈尔内城虽然有着不错的城墙防御,但是却缺乏守备的将士。当巡抚衙门收到革命军攻城的消息时,内城人数最多装备最好的巡抚衙门直属的巡抚标兵连巡抚衙门都不愿出去,只是一味龟缩在衙门内防御着。
驻扎在内城的水师官兵倒是第一时间去增援了受到攻击的迎恩门,但是这些水师官兵并没有重机枪和大炮,于是在革命军使用重迫击炮攻击城门及城门楼,炸死了二、三十名守军之后,剩余的清军很快就卷堂大散了。
于是张孝准所指挥的齐齐哈尔起义,到了下午三、四点时基本已经控制了除西山大营外的所有城市区域。齐齐哈尔的国民革命军一共损失了27人,清军则损失了79人。
至于哈尔滨这边,因为朝廷比较重视这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及松花江水路连接的枢纽,这里安排的清军战斗力要比齐齐哈尔强的多。当然这种强弱的比较,是以黑龙江原巡防营的战斗力作为基准来衡量的。
总的来说,么佩珍统领的这一标清军,依然没有脱离旧式军队的影子。按照大清陆军编制,步兵一标约为1100余人,不过么佩珍手中顶天也不会超过700,其中还有近半数是抽大烟、吸吗啡的关系户。这些士兵就是挂在营中拿一份干饷,除了发军饷和上官过来点校时会露个面,其他时间根本看不到人影。
当然这只军队之所以会如此腐化堕落,并不能完全怪罪到么佩珍头上。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运动,东三省满人最后一点精兵也被抽调到关内外消耗殆尽。等到了日俄战争,朝廷对于日俄两国在自家领土上大打出手居然采取了局外中立的态度后更是凉了关外人心,到了此时已经没有什么有志气的满人愿意参加军队保卫朝廷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想要建立关外新军,又想着让满人去控制这只新建的武力,那么到了最后便只能让一群旗人混混占了军籍了。
么佩珍虽说是个标统,但是他手中真正可靠的,能够用来一战的兵力,也只有200余人而已。这点力量即便是用来对付拿着轻武器的同盟会控制的马匪都够呛,更别提装备着冲锋枪、重机枪和迫击炮的国民革命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