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第1/2页)
作品:《火热的年代1129》位于哈尔滨车站东南方的德国领事馆,虽然已经靠近南岗区的边缘地带,但此刻在夜幕下却被灯光衬托着熠熠生辉,和周边大片的黑暗街区相比,倒是宛如仙境一般,看起来倒是比白天气派多了。
虽然中东铁路建设的时候就将哈尔滨带入了电气时代,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内4台25千瓦的汽轮机发电设备的安装,开创了哈尔滨发电历史的零记录。
只是这些电力并不是给中国人,甚至不是给普通的俄国工人使用的。只有等到俄人办起了米其阔夫和巴尔斯基两处发电所之后,电力才从铁路管理局的工厂、办公楼、哈尔滨的上层人士家中走入到平民家里,当然这个平民指的是负担得起电费的有产阶级家庭。
因为发电量的不足,此时哈尔滨对社会出售的电力并不是按照千瓦时来收取的,而是按照灯头的数目来收取。最早的时候,一个灯头一个月要15两银子,现在则差不多降低到了5、6个卢布一个月,差不多是俄国工人收入的六分之一,中国工人的12分之一。
所以,大多数市民家庭还是选择了使用煤油灯,而不是更为现代化的电灯。当然如德国领事馆这种自备发电机的地方,自然是不会吝啬于多点上几盏电灯,于是在黑夜里这几幢建筑就显得格外的鹤立鸡群了。而对于这些欧洲外交官来说,领事馆在黑暗中所散发出的光明,就如他们一直对中国人所鼓吹的那样,是他们将文明之光带到了这里,因此中国人应当服从于他们的命令才是。
不过今天晚上,德国驻哈尔滨的领事韩赐来就没有心情站在二楼的办公室,欣赏欧洲文明对于远东愚昧民族的炫耀了。
他甚至拉上了自己办公室的窗帘,似乎担心外边的人能够看到办公室内部的状况。这位德国外交官之所以这么谨慎,是因为今晚他把鲍尔少校、霍夫曼少校和沃尔贝克少校三位德国在满洲的顾问团领袖叫了过来。
邀请三人在会客区的沙发坐下之后,韩赐来就坦率的说道:“请三位过来,是我接到了辛慈公使的电话。
辛慈公使一是让我向三位传达一个消息,由于外交部的努力,加上意土战争的爆发,我国同英法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今年之内是不可能爆发冲突了。这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是个好消息,中日战争的爆发对于我国来说已经没有那么的迫切了。
第二就是,辛慈公使想要知道,帝国花费了这么多金钱和精力,北满的革命军究竟实力如何,他们能不能上得了真正的战场?公使的意思是,假设让这只革命军对上了有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