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态链(第1/2页)
作品:《帝国重器未删减版》会议室的一整面墙上,最终挂满了一条条在座各方面相关人员面临的问题。
有超级计算机芯片的需求,有图形工作站的需求,有软件方面的需求,有网络工程的需求,互联网盈利模式的需求,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发需求,国家政策的实现需求,银行投资的回报问题……
在座每一个与会人员,就是一个单位或行业的代表,就意味着他们坐在这里是有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的。
而当这些问题都汇集到一个点上的时候,他们隐隐已经意识到,胡文海在说的究竟是什么。
未来。
胡文海实际上是在给他们画了一个饼,在过去中国的体制下,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复杂。因为那个时候有一个“万能的政府”。反正是计划经济,把报告打上去,然后等着上级机关批复就行了。
项目究竟能否批准,全看审批的人一支笔。
然而到了现在,中国逐渐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没有了那个管天管地管空气的一支笔,大家当然是感觉轻松了不少。然而换了一个角度来看,能不能“成事儿”,问题也都扔不到那支笔的头上了。
干得好了、干的不好,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离开了这个大保姆,很多人一时间竟然还真有些不适应。不去跑部向钱了,要做的事情还是得做,可究竟要怎么做?每个人心里都打鼓。
在胡文海的描述中,原本每个人、每个单位和行业独自面对的困难,又重新组合成了一个系统。互相依存、互为市场、互动促进,从原来的开环控制,变成了能够互相进行反馈的闭环控制。
比如说生产超算的计算所,他们过去的模式就是设计、研发和生产超级计算机。设备搞出来了,大家乐呵呵的搞一个颁奖仪式、通过了同行评议,形成了科研成果。然后至于说哪个单位或者行业对超算有需求,那就不是我们计算所能控制的。
对于计算所来说,这就是一个开环,没有反馈。在计划经济时代,这样的控制还不是问题,反正是按照计划生产,生产出来什么东西国家总得找到一个客户分配出去。
然而到了市场经济,计算所再按照开环系统来搞产品,生产出来的东西谁给你消化?生产的东西不符合用户需求,产品积压,自然没有钱继续进行技术开发。
这样一个负循环产生之后,基本上一个产业就算是废了。
胡文海要做的,实际上就是在搭建这么一个闭环的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内能够互相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