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破镜难圆(第2/4页)

作品:《终宋顶点小说

是因为‘宋廷的腐朽’而投降的。”张珏纠正道:“他是为了家族前景。”

“何必较真?”李瑕道:“只要能削弱忽必烈、增强我们就可以。”

张珏点了点头,问道:“你想怎么做?”

“我先见他一面吧。”

“好,我来安排。”

李瑕并不能在延安久驻,点点头,道:“希望能尽快吧。”

塞门寨。

塞门在延州城西北二十里,乃是当年范仲淹所修筑的。

宋、西夏的交战更多时候都是这样修筑城寨,屯兵营田,互相对峙。只有这种打法才有足够的粮草来支撑漫长的战事。

蒙人不擅长这种打法,攻打关中时选择的是迂回包抄。

杨大渊擅长。

筑城屯兵,当世比他有经验的人没几个。

当年随余玠、蒲择之构垒守蜀之人,比他资历老的,也只有王坚,却还在临安荣养。

便是张珏,论经验也比杨大渊浅得多。

据垒推进的策略,首先看水路。

延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延安,流向黄河,塞门寨就在延河边。

杨大渊占据了延河上游,面对张珏,他在地势上占尽了优势……

其实,当年蒙哥死时,杨大渊也曾想过反正,复归大宋。

但当时他家小都已陷在蒙军之中,不好逃离。

之后北上觐见了忽必烈,被忽必烈之气度折服,他便罢了再叛心思。

一转眼,已成了蒙古都元帅了,几乎已成为一个新的世侯……

三月初五。

杨大渊才刚刚收到合丹、史天泽撤兵的消息,招两个侄子来商议。

“猛攻一两个月,却攻不破李瑕的防线,大蒙古国愈发不能战了,莫不是国势衰退了?”

“立国不过数十年,正是最强盛之际,岂可言国势衰退?”说话的是杨文安,他时年二十三岁,生得威风凛凛,眼神冷峻。

相比之下,他的兄长杨文仲便显得文弱了些。

杨文仲叹息一声,又道:“但蒙军对阵李瑕,接连吃了败仗,此为不争之事实。我只觉当年投降时几乎就是蒙军兵势最强之时,至于如今……唉。”

杨文安道:“兄长多虑了,因阿里不哥之乱未曾平定罢了,实力犹在。”

他并不因蒙军的撤退而沮丧,相反,显得有些兴奋,转身面向杨大渊,拱手道:“叔父,我认为这对我们而言还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