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期待得搓小手手(第2/4页)
作品:《大美时代人物介绍一下》只要把任何一张画的照片放上去,瞬间就能通过大数据技术把类似的图画全都找出来!
就这么简单粗暴的技术,直接把整个现象暴露了。
因为任何微喷技术的利用,都要建立在电脑里面修图的基础上,如果能在电脑里面用触控笔手绘原创出正儿八经图画来,那功底能力也不亚于直接油画了。
稍微考虑下这些画家其实大多数都是对电脑技术不感冒的初学者,并不是技术控,他们只是找到了投机取巧的方法。
有这种偷奸耍滑思路的人,哪里会真的深钻技术?
所以什么样的心态,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创作思路。
连起码的人物素材都懒得自己去找寻拍摄,直接到网上搜啊,多方便!
出事儿也就出在这个点上。
有张著名的农村板凳戏艺人照片,因为动态太过经典,穿着足够土气,表情又很夸张戏剧。
结果被不同地区的两位画家都看中了,画到自己的作品里!
多好的表现农村传统艺术题材啊。
足不出户就收集到这么好的素材,孤陋寡闻的他们肯定还沾沾自喜呢。
结果被组委会有人悄悄拍照以后放出来。
顿时成了一大笑话!
完全不同风格的画作,可跳起来舞动的动态角度都一模一样,你们是同时在这个现场么?
事情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曝光的。
这两位自然是被取消了资格。
可他们不服,老子只是运气不好,那么多也采用了这种手法的人,也别想跑了去。
拼命举报!
有理有据的搜图比较举报!
从刚开始有人举报揭发某某作品采用了微喷技术,到后来又有人投诉画面涉嫌抄袭,被举报被投诉的人自辩这都是正常创作手段、正常的素材获取。
起先组委会还装不知道,圈外也没人知道。
但相互狗咬狗的事情越来越多,骂战升级,各种关系也要把对方搞倒的行为开始出现。
各地美术机关纷纷参与,局面就有点控制不住了。
有张表现非洲维和的油画,一群非洲人被蓝盔战士们保护,本来挺好的作品,技法也挺漂亮,可被人深度扒开,每个战士的形象,全都是网络图片组成!
作者开始还辩解是因为总不能到非洲去收集素材取景吧,结果别人就问他敢不敢把油画颜料刮掉看底子……
分明就是用照片拼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