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儒学与督察员(上)(第2/5页)
作品:《明末边军一小兵txt》也忽也。军事强悍者,旋起旋灭之事太多了。
强若蒙元,没有读书人支持,一样胡运不过百年。但重视教育,便是关乎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大计,怎不让李邦华重视?
而且宣府镇的教育……
他想起那日,自己到镇城附近一处屯堡处,该屯离万全左卫不远。算是一个大屯,依现在宣府镇划分,是乡的单位,当地人自称为千户所城,整个乡约有千多户人口,相当以前一个千户所。
李邦华知道宣府镇现在不若大明余处士绅自治,而是官府亲管,负责各地地方事务。且若国初那样,实行普遍的里长制,甚至更进一层,实行保甲制,使武力若巡检司一样,深入每屯每地。
该乡总人口约在十二保左右,拥有十岁及下的男童数百,这些男童,必须全部进入学堂读书识字,按王斗说的,这叫六年制义务教育,乃强迫性的,任何人不得违抗,否则户主将被抓到矿山去服苦役。
且治内还不分何籍,暂住籍,归化籍,汉籍,夷籍子弟孩童,均是如此,都必须接受教育。
他们一般一乡有一座学堂,王斗称之为小学,便若以前的蒙学。
让李邦华吃惊的是,这些蒙学,男童上学均不收取费用,吃住全部免费,这要花费多大啊。
且各乡内,其实还有女校,不过因为男女不同校,又不强迫女童上学,故而没引起什么波动。
放在大明,家有财力者,其实女子也有接受教育,只不过请私塾先生在家罢了。毕竟男主外女主内,大户人家出来的女子,未来要操持夫家大帮人的生计财务,不读书识字怎么行?
不过此时还是重视男丁,便是免费,也只有一些颇有财力的,眼光长远的商贾财主,官太太家人女儿等送入女校,入学女童不多。
依李邦华的打听,宣府镇最多的便是小学,每乡均有,还有叫中学的,一般一路只有一所。不过东路中学最多,足有五所,保安州更占了三所。
大学,便是宣府镇军事学院,民事学院等等了,精英的汇集地。
大明一般是七、八岁开蒙,然后寒窗苦读,一步步从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等慢慢上升,只有科举一条路,若能在三十岁中举,已是祖坟冒青烟了。
包公便是29岁中举,39岁才出仕当官,这还是幸运的。
在宣府镇这里,十岁或是之前均可入学,接受六年教育后,约在十六岁毕业,便是合格的小学生了,如能拿到毕业证者,便是没考入中学,还是很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