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章 言传不如身教(第2/3页)

作品:《逍遥侯的武功为什么要断手断脚

类似孔昆这种人,属于典型的有才无德,应该贬出京城才对。

然而,李中易的德才观念,其实和这个时代的通行标准,有着巨大的差异。

以法治国,刑上大夫,让全天下的权贵不敢以身试法,才是统治者最高的道德!

李中易的涵养一直很好,尽管孔昆罗嗦了一大堆他不感兴趣的礼仪,但他始终保持着微笑,默默的等孔昆把话说完。

“主上,考虑到王妃尚未入府,臣以为,是否斟酌着稍减?”孔昆虽然念栈权位,他这个迎亲正使毕竟担心得罪了未来的皇后,便在末尾提出了小小的保留意见。

李中易当即笑了,难怪有人曾经说过,读书越多越反动,这里反动指的是想得太过长远,就很容易瞻前顾后。

很多时候,考虑得越多,顾虑也就越多,紧跟着,也就越难成事。这也是秀才造反,三年无成的典故来源。

“无妨!”李中易和柴玉娘之间,正在持续性的冷战之中,娶她进门的时间,只能一推再推。

如果不是李七娘的岁数渐渐大了,再不娶进门来,肯定落下闲话,李中易宁愿再等等看。

所谓的礼仪,如果没有实力做后盾,都是浮云罢了。当年,宣统帝逊位之后,依然在紫禁城内玩上朝的游戏,结果却是,不打招呼就随意缺席的旧大臣们,简直是多如牛毛,岂有任何尊严可言?

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曾经当着慈禧太后的面,义正词严的说:“臣妾是从大清门抬进宫的!”

结果呢,同治皇帝刚刚驾崩,阿鲁特氏就莫名其妙的暴病身亡,连丧仪都一减再减,堂堂皇后国母的出殡仪式,比普通的嫔都不如。

孔昆知道事不可为,也没胆子继续再劝,只得长揖告退。

等孔昆走后,李中易换上一袭粗麻衣,穿上粗麻布鞋,领着长子狗娃、次子灵哥儿、三子兴哥儿,父子四人大摇大摆的从后门出了府。

身为创业立基之主,李中易深深的懂得接地气的重要内涵。小民百姓,其实才不会去管谁当皇帝,谁在坐江山。

说白了,不管谁来替他们当家作主,不都得交税、交赋以及出徭役么?小老百姓最在乎的其实是,开门的几件大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物价,尤其是粮食的价格,才是小民百姓最关心的切身大事。

谷贱伤农,谷贵也伤农!

逻辑其实很简单,粮食价格太低了,种地的农民肯定是苦不堪言,可是家里的开销又需要维持住,这就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