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0节 谈判的工作语言(第1/3页)

作品:《大明之雄霸海外TXT

第二天一早,双方即会谈。

会址在黄线中间的一栋大房子进行,这套房子早建好的,大厅就是一个亭,周围立柱,四周空荡荡,中间是大桌子,桌子上有各自带来的茶具供应茶水,稍远处各有一间小木屋当休息室。

会议地点在这间房子,按照约定,双方警卫人员除除佩刀之外,不得携带任何武器,主要是不得携带火器。

明军中一些人不爽,杨天生则不在意,他下令冯双礼一见敌人搞鬼搞怪的话就开枪。

双方代表各出300名配刀官兵入场,双方士兵相互搜查,防止暗藏其他兵器,之后他们后退一定距离布列岗哨。

谈判结束,双方代表归国后,在给各自老板上的报告都承认暗藏不轨,好在没有动用那些武器。

俄方派出的警卫中有哥萨克火枪兵,他们虽然未持枪支,却身藏数枚杀伤力极强的炸弹,这种炸弹类似于明军的炸弹,用黑火药点燃后扔出来,近距离爆炸,大家很大的概率领便当了。

至于明军,同样不是善茬,不仅仅携带炸弹,还带有筒子,即有多少个同志就有多少个筒子类似于火箭筒的那种,他们巧妙地将它变成了大官的仪仗中的一部分,一旦有事,即时投入使用。

在三百米外,明军与俄军各自子弹上膛,刺刀出鞘,严阵以待。

杨天生穿着大明一品文官官袍,头戴官帽,由卫兵用滑竿抬到会议现场,一路鸣锣开道,随从打伞执棍,用他的话来说:“上台唱戏!”

但为了显示明朝大官的威风,也为了方便夹带筒子,杨天生就勉为其难地当戏子。

他的头衔是“中国大明皇帝钦差分界大臣”,就是说他是中国皇帝钦差,行使中国主权,在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来称呼。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之所以用上“中国”,淡化“大明”,因为大明皇帝现在还是朱由产,终究不是一家人,取得的成就不能让大明和朱由产沾太多的光。

随行主要官员则有礼部尚书阮大铖、工部左侍郎秦海生,都御吏潘归和总兵官冯双礼。

至于俄毛主要谈判人员是正使康斯坦丁、副使谢尔盖和西伯利亚大主教鲍里斯,另有数位官员。

双方代表入场,在大桌子两边就座,一边可坐五人上桌,自然是正使居中,与对方的正使面对面。

大家打量各自的对手,康斯坦丁是军人出身,而杨天生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