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8节 中国人无处不在(第1/3页)

作品:《大明之雄霸海外小说

这条轨道是戴维先生主政下完工的,线路从苏伊士城到塞得港,陈德接过了担子后,正在修建一条从开罗到苏伊士运河中段的伊斯梅利亚城,待到此轨道一成,中国人已经建好了开罗到苏伊士城的轨道,建立了苏伊士城到塞得港的轨道,又建立起开罗到伊斯梅利亚的轨道,而从开罗顺流而下,自尼罗河河口向东航行,可到塞得港,一个大闭环交通的建立,极有利中国人对苏伊士运河的管治。

轨道交通繁忙,驴子拉车、骆驼拉车,拖动车厢奔腾不休,车厢装人货,让人惊奇的是,在对开的一段车厢上,装的满满的都是衣着花花绿绿,一副休闲派头的各国民众,包括中国人、八国小跟班、阿三等等,大部分是中国人。

他们既非军人,又不是建设者,更不是商队,看得对面的陈德有点发楞,他在军中呆久了,与社会都有了隔膜,不明白为什么交通繁忙的轨道上有这些闲人,方敏儿瞥了一眼道:“这是旅游团!”

嗯,中国的旅游业开始成行成市了。

在古代出行相当悲摧,出行三大方式,一是乘船;二是乘车马;三是11线。

再无其它,由人抬轿子出行,很可能轿夫没事,轿上的人却在受罪,太慢,且路上不平,被晃荡得不是呕吐,而是吐血!

交通极为不便,远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古代的江河运输业很不发达,加上没有现代化的船只,航线少且短,花费也颇高。

至于乘车马,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并非穷人可以做到。

大部分的农民和小商人出门,多以步行为主(大部分时候还要负重,挑担步行)。

在长距离的行走中,由于道路崎岖,走路距离过长等原因,一般一天下来,由于血液下积到腿部,双腿就会酸痛不已。自然直接影响第二天的行走。如果是在山地或者丘陵行走的话,由于需要登高和攀爬,酸痛就会更加厉害。

古人在实际中发现,如果在腿部绑上布条,可以有效减轻腿部的酸痛,利于长距离的步行,这就是绑带的来由。

道路崎岖,山高路陡,许多地方要攀爬而上,甚至是后人跟随前人的屁股而上。

一遇风雨同舟,道路阻塞是必然的。

饮食的不便,出了城就是荒地,哪有什么休息站?

走着走着,路上跳出小强,强盗拦路,危险!

小强的危害性极大,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叫天不灵叫地不就,路人被杀死后一埋,神不知鬼不觉,谁会顶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