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海底黑烟囱(第1/4页)

作品:《都市藏真免费全本小说

国内市场上的鹦鹉螺壳,大多是菲律宾渔民捞回漂浮在海面上的死鹦鹉螺,挖去腐肉而制成。

现存鹦鹉螺主要分布于南中国海到菲律宾、印尼一带的印度洋和太平洋等热带海洋中,平时生活在比较深的海洋中,喜欢群居。

它们白天栖息在海底,晚上才出来觅食,主要的食物是浮游生物和藻类。

它们有一对发达的大眼睛和88只触手,活体鹦鹉螺贝壳内腔有20-30个“气室”。

当鹦鹉螺要下沉时,它会将气室充水,相反地,要上升就将气室充气,鹦鹉螺曾有下潜到600米水下的记录,所以在水下寻找活体鹦鹉螺,并不是那么容易。

做好了一切准备,但这一次潜水,最深潜入不会超过一百米,算是适应性训练。

看着陈青他们兴高采烈的玩潜水,韩孔雀也没有阻止,既然他们喜欢,那么就让他们进行一下这种机选运动,如果有危险,韩孔雀在出手帮忙就是了。

一百米的深度,对于陈青等人没有什么困难,毕竟身上有着全套的防护服。

韩孔雀没有跟着陈青三人一块在百米深的海水之中嬉戏,而是慢慢的越过一道峡谷,继续深入海底。

不了解鹦鹉螺不知道鹦鹉螺的神奇,通过中华震旦角石,鹦鹉螺告诉世人一个美丽的故事,在远古,长江三峡曾经是深水海域。

但是,通过鹦鹉螺,还为宇宙爆炸学说提供了佐证,它证明了在奥陶纪,月球绕地球一周可能只需9天。

1978年,美国科学家卡姆和普雷底,从对鹦鹉螺活体与化石的观察比较中大胆假设,认为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并非固定不变,而是越来越远。

两位科学家发现鹦鹉螺外壳上的波纹生长线,具有树木年轮记载历史的特殊功能。

他们首先观察了现代9个鹦鹉螺壳中的40个气室,发现每个气室生长线的数目是30条左右,这恰好与现代一个朔望的日数29天半十分相符。

这意味着现代鹦鹉螺是一天生长一圈,可被称作“日轮线”。

接着,他们又观察不同地质时代的古鹦鹉螺化石36例,结果表明,地质年代越久远,生长线的数目越少,但在同一世代生长线数却是相同的。

在此基础上,两位科学家把生物学上的独到发现,用来解释宇宙学上的疑难问题,认为在奥陶纪,月球绕地球一周只需9天,而在石炭纪用了15天,在侏罗纪则用了18天等等。

这么神奇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