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到底赚不赚?(第3/6页)

作品:《锦衣夜行主角几个老婆

抚诸国,实已达到了目的,如今相隔短短时曰,何须再下西洋呢?西洋之行,费钱粮数十万,因病及风浪海啸,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于国家有何益处?”

郑和驳斥道:“苏大人,我朝廷宝船数百条条,条条巨大如城,远行万里,只是采购些奇珍异宝吗?那要多少奇珍异宝,才能装满这如城的巨舰?我大明宝船上一次西行归来,共购入货物近两百种,香料二十九种、珍宝二十三种、药材二十二种、五金十七种、布帛五十一种、动物二十一种、颜料八种、食品三种、木材三种、布匹等其它杂品八种,所谓只购奇珍异宝,苏大人不觉得这是无稽之谈吗??”

郑和下西洋,各种商品的进出口都是他经手采购的,说起来一清二楚,又道:“所购这些货物中,比如胡椒,在苏门答刺、柯枝等国进价为一贯一百斤、在我大明市价至少是二十贯一百斤,盈利二十倍有余。我大明宝船阔如城池,但运一船胡椒回来,只此一项其盈利何等惊人?”

胡椒在明朝时候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商品,上至宫廷,下至富绅,饮食之中必放胡椒为佐料,同时,它还是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种香料,《金瓶梅》中李瓶儿想改嫁时,叙说她有多少私房时,就提过有“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

这书虽写的宋朝,作者却是明朝人,他只是把当时的民俗风情代入到这个宋朝故事里去罢了,反映的正是当时明朝时候的市井风情,这胡椒是十分紧俏的商品,可是在中原产量又极少,主要依赖进口,民间进口的话运输成本极高,价格便不断地往上翻,所以成了保值的硬通货。

郑和又道:“还有苏木,在异国进价与在我大明的售价相差亦在二十倍以上,我大明宝船一趟回来,仅是苏木所得利润,便何止千万?”

这时节,物价还不算高,所以获利只有二十多倍,在本来的历史上,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停止下西洋造成供求失衡,到了宣德年间,一斤苏木的价格已经涨到了进价的五十倍。

后来朝廷曾以胡椒、苏木代薪俸,就有那不明真相的人抨击这是克扣官员俸禄,孰不知明初时候常以实物代替薪俸,就算到了后来也有直接大米、布匹的。所以用实物代替宝钞放薪俸乃是一种正常的行为,而以胡椒和苏木作为放薪俸的实物,在当时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是划算的。

当时以胡椒、苏木放俸禄的不仅是文武百官,还有大量的军士,如果以胡椒、苏木折俸是克扣行为,那么皇帝几乎将所有人(文官、武将、军士)全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