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4节 包头佬大军到来(第2/3页)
作品:《大明之雄霸海外》一撮马尾的仪仗,比不得军中的老资格帕夏有二撮马尾。
这么多的军队只有苏丹或者大维齐尔才能统率,当苏丹没来时,小科普律鲁不得不勉为其难。
包头佬早就应该来了,中国人进攻的是小亚细亚,他们的龙兴之地,无论丢失哪一座城池,都会肉痛。
其实他们也做了准备,但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自去年以来,奥斯曼帝国各地遭遇了旱灾,粮食歉收,导致各地粮库存粮无多,一些地方只存往年的二分之一粮食,有的地方则是三分之一。
失去埃及的影响体现出来,在以前,埃及是远至罗马帝国,近到奥斯曼帝国的粮库,有了埃及粮食供应,帝国才能够安稳。
如今连年的战争,奥斯曼人又没有种地的天赋,且大量的男丁加入军队,他们还要筑城、挖矿、冶炼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业深受影响,加上天公不作美,地里的收成减产。
小科普律鲁·法奇尔·帕夏好不容易才拼凑出一支大军,积攒到一批军粮,然后率领他们出动。
先头部队正是克里米亚弓骑兵,约有二万人,这支骑兵来自克里米亚汗国,能征善战,近战用马刀,远袭发箭,且机动力极高。
但他们与中国人一接战,就发现吃不到便宜。
中国军队组成的火枪方阵,牢牢地抵御了骑兵的进袭。
克里米亚弓骑兵还没挨近,就遭遇线膛枪的远狙,近逼时,自有霰弹炮的攻击和枪刺的阻挡。
吃了亏的弓骑兵不死心,象只只令人讨厌的苍蝇绕着中国人转,试图找寻可乘之机。
一般而言,在古代骑兵打步兵天然具备优势,一些意志力薄弱的步兵遇到骑兵时崩溃的战例并不少见。
例如前明时明军遇到鞑靼人或者蒙古人的骑兵,又或者现时的白皮遇到包头佬骑兵时的情形,几乎都是一边倒的屠杀。
但中国火枪方阵让任何骑兵都是铩羽而归,他们敢于作战,又有远攻能力,这骑兵怎么还能打得赢!
连攻数次,骑兵损失千骑,步兵只死一百,仗打不下去了。
只能步兵对步兵,包头佬大量的步兵一拥而上,试图以人多欺负人少,而中国人就向后方撤退,节节抵挡,交替掩护。
他们以密集的枪弹向包头佬轰击,打得包头佬近不得身,终日枪声轰鸣不断。
本来这样打法最耗弹药,但是中国人是沿海岸撤退,他们有海运的补给!
海运的好处在于此,以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