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兵贵神速(第1/5页)
作品:《回到明朝当王爷》第232章兵贵神速
正德与杨凌早已计议周详、成竹在胸,此时的他就象一个尽职的演员,就连一旦有人祭出解除海禁、放低身架主动与蛮夷通商,有违‘朝贡’祖制,有辱大明天威这面大旗时自已说些甚么,他都和杨凌、焦芳、严嵩等人事先推敲,准备好了台词。
杨凌倒没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能料定他们一定会借用这个理由阻挠开海,但是见多了现代政客的手段,用些小心机诱导他们却不难。
追随在刘大夏身后,唾沫横飞、大声咆哮反对解除海禁,表现极其耿忠的官员中,有四人是家族涉及海运走私,不得不彻底投向杨凌一方的大臣。
其他人以各种理由反对开海时,他们就不断提及‘朝贡’、‘勘合’问题,而焦芳、刘宇等人也十分配合,对别的理由即刻予以驳斥,唯独对这个理由避而不谈,一副触及祖制底气不足的模样。
这样巧妙的提示,善于捕捉对手软肋的政客怎么可能注意不到?尤其在对方突然袭击打了个措手不及、已方威望卓著人物大多离京在外,根本组织不起有力的反击情形下,突然发现在这么一座不可攻破的堡垒,哪由得他们不欢天喜地把它当成最后的倚靠?
刘大夏一声“正是”铿锵落地,正德不由大喜:“这老家伙,头一次说话这么顺耳,这下总算轮到朕出马了。”
正德满面春风地站起身来,朗声说道:“诸位爱卿所议,虽然各有所执,然皆是为我大明江山社稷着想,朕心甚慰。
其实大海与与陆路有何不同?陆地上产牛羊庄稼,通达异域番邦。海路上产鱼虾鳌蟹。亦通达于东洋西夷,不同者不过是海上以船行,陆上以车行罢了,诸位爱卿说对不对啊?”
李东阳等谨声道:“皇上说的是!”
刘大夏等人听正德话中语气明显倾向于同意开海,是故只是默默肃立,只待正德表明意见,立即祭出祖制、国威不可侮的法宝来。
正德又道:“昔年海禁,固有禁海之因。我朝禁海乃是想以坚壁清海使倭寇无法生存,如今百年下来,倭寇仍横行于海上,可见此法恰如大鲧治水,用意虽好然实不可行。禁海使民困税瘠,亦使渴慕我天朝上国的番邦小民望海兴叹。
再者,大明海域乃大明之江山,昔日禁海只是困灭倭寇的一时之计。并非就此把大好河山弃之不顾,试问鞑靼扰大同,我们就可以把大同弃掉,从此不闻不问么?”
正德皇帝剑眉一挑,杀气腾腾地厉喝道:“小小倭寇。又有什么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