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9 河洛之险(第1/4页)
作品:《汉祚高门》“使渤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
这是《三国志》中魏武曹操在山东诸侯会盟讨伐董卓时的进策,无论这一战略高名与否、是否具备可行性,但最起码是点明了洛阳周边的关隘要塞。
洛阳古来有八关之险,曹操这段话之外,尚有南面的伊阙和广成关。那是因为在当时这两处关隘已经被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所占据,并且孙坚于广成关斩杀董卓部将华雄。
除此之外,尚有位于洛阳西面与关中之间的函谷关,这便构成了围绕整个河洛地区的重要关隘。
淮南军自年初用兵以来,最大的战略意图就是为了夺取河洛。至于黎阳并邺城等河北之间的战事,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打灭来自河北方面的干涉。
事实上在开战之初,沈哲子计划中能够重创石堪,使其无力南顾,便算是完成了这一阶段的战略目标。但是石堪太不禁打,兼之石虎也不愿错过淮南军北上给其带来的机会,所以便造成了眼下的局面。
曹操时期所面对的董卓。与当下盘踞河洛的桃豹,根本不算是等量对手。而且东汉末年的纷争与当下的战争环境也完全不同,由此便造成了战斗风格与节奏的完全不同。
东汉末年虽然诸侯并起,豪强争立,但在最开始生产力还没有遭到后世那么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所以不乏长期对峙包括投入大规模兵员的大会战,这一点在三国并立的时候表现的尤其明显。三国各自接壤区域内,几乎一直保持着紧张的对峙,并且近乎连环劫一般的开战。
三国一统于晋,短短的太康之治并不足以使南北元气尽复,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生产力和生产环境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这就造成了无论南北哪一方当国者,都没有足够的积蓄和实力进行长久的对峙消耗。
所以这一个时期战争节奏要快速的多,多野战、攻坚,速战速决,每一场战事都很难持续太久。归根到底在于一个字,那就是穷,如果一场战争拖得太久,虽胜尤败。
当然,虽然战争基础不同,但基本道理还是相通的。攻防洛阳的重点,还是在于周边的险关,至于洛阳本身城池的得失,反而不太重要。
早年两赵相争,也曾围绕洛阳数次颇大规模交战,其战斗胜负的核心,便就在于周边关隘通道的运用。
西面连接关中的函谷关暂且不提,洛阳北面稍显开阔一些,但有黄河横淌而过,而在黄河北岸又有邙山作为屏障,再往东则到达地处河北平原的河内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