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自然灾害”真的饿死3000多万人吗?(第1/2页)
作品:《革命老区抱得美人旧_小学革命老区教学大楼暨新校门落成典礼致词》李闽榕万克峰
摘要:茅于轼先生《饥荒饿死人估算方法》在样本选择、模型构造与计算分析两个方面均存在不足。即使根据茅先生的分析逻辑,分别利用4类回归算法对人口总量进行估算,茅先生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法并非最优。而且,茅先生的人口波动正常年份选择方法不准确。基于凝聚聚类算法识别人口波动正常年份,计算得到正常年份人口计量指标,进而估算“三年自然灾害”饥荒饿死人口数量,结果表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非正常死亡万人,少出生万人,导致全国总人口减少万人。这与茅于轼先生计算得出饿死人数3000多万的结果,相去甚远。上述方法可用于估算突变年份的突变人口,对非正常人口增长与非正常人口损失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三年自然灾害;
人口波动;
人口增长;
人口损失
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13)
一、《饥荒饿死人估算方法》的方法科学吗?
茅于轼先生在《饥荒饿死人估算方法》一文中,利用9年(1950-1958年)的人口数据作为训练样本构造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即用9年的人口总量数据来推导、估算1959-1961年的人口总量。即使模型实现了高度拟合的训练目标,其估算精度也通常无法保证。这种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然不能作为确定性的估算结论,甚至是否具有参考价值都值得考问。
1确定正常年份和非正常年份的方法不正确
确定正常死亡率,是推算非正常死亡率的前提。如果正常死亡率定得高,非正常死亡率就会低;
将正常死亡率定得低,非正常死亡率就会高。所以运用回归模型估算“三年自然灾害”的非正常死亡人口数,必须选定正常年份组成训练样本集合。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三年自然灾害”的非正常死亡人口数时,之所以得到多种不同的结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正常年份的选定逻辑不同,由此得出的正常死亡率自然也不会一样。对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发生突然变化的时间段,用以后时期的正常状况作为这一时间段非正常变化的标准,显然不合适。科学的方法应是选择发生突然变化之前的正常状况,作为比较分析的训练样本集。
表1列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49-1970年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50-1952年全国人口死亡率都